Web前端是创建网页或应用程序并将其呈现给用户的过程。通过HTML、CSS、JavaScript以及各种衍生的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实现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界面交互。前端开发是从网页制作演变而来的,名字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互联网的演进中,网页制作是Web1.0时代的产物。早期网站的主要内容是静态的,以图文为主,用户使用网站的行为主要是浏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HTML5、CSS3的应用,现代网页更加美观、互动、强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web前端带来了大量高性能的移动终端应用。随着HTML5和Node.js的广泛应用,各种UI框架和js类库层出不穷,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那么web前端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希望能让大家对web前端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或者认知带来帮助。
1997年IE4.0发布时,第一场互联网大战侵蚀了网景市场,这也是动态发展的开始。在原始时期,JS已经不流行了。到了雅虎,163,2002,早期的Blog站如雨后春笋,Web排版逐渐成熟,CSS2.0进入黄金时期。Gmail诞生于2004年,GMap紧随其后,Javascript的力量开始显现。Firefox同年发布。基于JS的复杂架构已经成为一种需求,类似MVC的框架是主流。与此同时,基本框架出现,网格数据库出现,JEE进入黄金时代,B/C进入企业开发环境。
2005年后,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出现了大量桌面软件等Web应用,从而网站前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页不再只是承载单一的文字和图片。各种富媒体使网页的内容更加生动,网页上的软件交互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这些都是基于前端技术实现的。
Twitter和jQuery是2006年发布的。同年,Firebug早期版本发布,前端开始有像样的调试工具可用。2007年iPhone发布时,响应式开发成为需求,手机页面不支持Flash。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PA(单页App)模式正在酝酿。Android 2008年发布,移动网页进入HTML5时代;Github也是同年开始的。2009年由Nodejs发布,PhoneGap获得用户选择奖。JS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开发语言,在移动终端(混合APP)中占有一席之地。IPad发布于2010年,iPhone4发布于视网膜屏,Requirejs发布于同年,js成为github最热门的语言。2011年,Twitter发布了Bootstrap界面库,影响深远;咕噜项目开始。2012年,chrome首次全球排名第一。全球W3C标准成为跨平台展示和交互的最佳解决方案,逐渐摆脱IE的阴影;Angular 1.0.0发布。2013年,大量国产抢票浏览器诞生,IE份额进一步下降;Facebook的React正式发布。2014年,W3C正式发布HTML5推荐标准。一般来说,一款产品从2015年发布到有一定的影响力需要三年左右,这个周期在不断缩短。而且引入中国需要更长的时间。
随着Web2.0概念和W3C组织的普及,网站重构的影响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XHTML CSS布局、DHTML、Ajax旋风般席卷而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淘宝等各种规模的IT公司都进行了网站重构。重构网站有两个原因:一是按照W3C标准重构后,可以使前端代码组织更加有序,显著提高网站的性能,提高可维护性,对搜索引擎更加友好;其次,重构的网站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用XHTML CSS重排的页面文件更小,下载速度更快。网站重构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网页符合web标准,而是构建一个前端灵活的MVC框架,即使用HTML作为信息模型,CSS Controller作为视图,JavaScript负责调度数据和实现某种呈现逻辑。同时,代码需要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这是高效、优质开发和协同开发的基础。
DHTML可以让用户的操作更加眼花缭乱,引人注目;Ajax不用刷新就能实现数据交换,让用户操作更流畅。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个网站是否专业强大,服务器端使用J2EE Oracle的强大组合还是ASP Access的简单组合,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前端用户体验给用户的印象比较直观。随着人们对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前端开发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这个职业终于从设计和生产无法区分的局面中独立出来。未来web前端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前端工作,社会上还有很多工作。
备案号:湘ICP备17000505号-2 手机网站:m.hnzzpx.com 投诉电话:18508484306 投诉邮箱:2950901865@qq.com